[可视化]
北京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四张图让你重新认识养老问题有多迫切。
保险数据
755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2-10-23
|
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1年北京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20%-30%之间、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在14%-20%之间,就意味着该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中国老年人口的数量和不断攀升。按照国际公认标准,一个国家65 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比重超过7%,或者60岁及其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即为老年型人口国家。中国目前的老龄化占比达到13.5%,已经属于老年型人口国家,预计在2021 年老龄化占比将超过14%,成为深度老龄化社会,在2033 年左右成为占比超过20% 的超级老龄化社会。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同时,我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0 年新生儿数量仅为1203 万人,较2019 年1465 万人有所下降,降幅达到18%,在不少城市降幅甚至达到20-30%。总体来看,2020 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8.52‰,人口自然增长率仅有1.45‰。尽管2013年、2015年的二孩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缓解生育率下降的效果仍十分有限,尤其是难以提高年轻一代中的一胎生育率。
由于人口增长存在一定的惯性,人口结构的改善需要时间,在未来15-20 年的时间内,人口老龄化现象不会的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在过去二十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与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我国的老年抚养比在不断上升。数据显示:我国老年抚养比在过去十年逐年增长,在2020 年已经接近20%,表明每名老年人需要约5 名劳动人口来进行抚养。倘若在未来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继续下滑,可以预测中国的老年抚养比还将不断上升,中国社会将面临更加持久、更加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若在未来几年内生育政策能够取得有效的成果,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得到改善,我们能够期望在15-20 年后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的趋势有所缓解。但至少在近二十年间,我国将面临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直接挑战,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提升将面临着沉重的负担。(老年抚养比是指人口中老年人口数(65 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 岁)的比例,表示每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抚养比越高,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经济压力越严重。)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形成规模庞大、参与人数众多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社会成员的老年经济保障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但我国现行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存在明显的不足与失衡。首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养老金总资产占GDP 的比重严重偏低。其次,在养老金结构方面,我国目前第二与第三支柱养老金的规模严重偏小,发展较为落后,基本养老保险在我国居民退休后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例。2020 年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92 万亿元,低于支出金额5.47 万亿元,累计结存金额也在近五年首次出现下降(疫情冲击,不少地方对企业降低了社保缴费要求,导致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在近年来首次出现缺口)。在日趋严重的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可以预见基本养老金缺口在未来并不乐观。
而对于个人来讲,未来的养老问题不可避免,如何应对是绕不开的人生话题。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