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回答

0收藏

关于法定受益人的问题

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 2287 人阅读 | 7 人回复 | 2009-03-24

没有指定受益人的案例
分享到:

回答|共 7 个

五指山组训王伟京

发表于 2009-3-24 21: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视乎  配偶 子女 父母都在统一继承顺序上,三者都是等额的吧

五指山组训王伟京

发表于 2009-3-24 22: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4# uucehua


法定继承
  第九条 继承权男女平等。
  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法所说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评分

参与人数 1活跃 +6 收起 理由
保险论坛 + 6

查看全部评分

五指山组训王伟京

发表于 2009-3-24 23: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嘻嘻~我们大家都在互相学习,加深印象了哈~

五指山组训王伟京

发表于 2009-3-26 20: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保险的好处还有一个,可能大家都不知道,保险是资产保全的避风港。我给大家讲个案子:1998年重庆万县出了一场车祸,有一对年轻夫妇当场死亡,留下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这对夫妇都买过保险,合计需要支付的赔偿金额是105.2万元。就在这个时候,当地的一家银行找上门来,因为夫妻俩生前为了做生意,曾借了不少贷款,银行要求先还贷款。官司打到法院,法院认定,1995年颁布《保险法》里有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对保险金进行保全或冻结,于是,100多万就踏踏实实地留在了这个婴儿手里,没有拿去还银行。这个案子后来成为类似案件的经典参照案例。《保险法》中这些相关条文说明了一个道理:受益权大于债权。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保险是资产保全的避风港。现在有很多人,银行里存了不少钱,也有很多债券、基金、股票,但同时也可能借了很多债,尤其是做生意的人,总会有各种纠缠不清的债务关系,因此,当他出现某种不测的时候,财产有可能首先被用来还债,最后真能留给家人的,说不准就只有保险赔付的那点钱了。

宝鸡理财恩恩

发表于 2009-3-29 2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哈~  学习了...

五指山组训王伟京

发表于 2009-3-29 2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例:1998年1月18日,某市居民、私营企业主万某及其妻子李某在外出进货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双双遇难。经保险公司核实,万某于1997年5月8日在该公司为自己和妻子投保了99鸿福终身寿险,保险金额各为10万元,并指定其刚出生两个月的儿子为唯一受益人。同时,还为其儿子投保66鸿运(B型)保险,保险金额为10万元。保险费采用20年分期交纳的方式,首期支付保费17326元(其中66鸿运保险费5160元)。按有关保险条款规定,万某夫妻意外事故死亡,保险公司除免除全部剩余应交保费外,还应当向受益人一次性支付99鸿福保险金20万元。另根据66鸿运保险条款,保险公司还应从1998年起每年向万某之子支付5000元成长年金,其子如生存至18、19、20、21周岁时,每年还可获1万元教育保险金,生存至22周岁时可获4.8万元的创业保险金,生存至25周岁时可获6万元的结婚保险金,生存至60周岁时还可获得60万元的养老保险金,累计保险金额达105.3万元。

     案发后,保险公司明确表示认可保险合同的效力,并准备支付首期20万元死亡保险金。就在此时,该市某区人民法院向保险公司送达了协助执行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立即停止支付万某夫妻的死亡保险金。原因是万某生前拖欠了该区某信用社的贷款,该信用社以就此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债务人万某去世后,对其作出财产保全裁定以追偿万某所欠债务。与此同时,万某的另一债权人当地一家农业银行也以同样的理由向法院提出了对万某财产进行诉讼保全的申请。据悉,万某生前曾以抵押或非抵押的方式向多个机构和个人借款。目前,法院对万某私营企业的财产及相关债权、债务正在进一步的清理中。

     人身保险受益权的实现,取决于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的指定了受益人,本案即属于这种情况。具体来说,万某之子作为保险合同指定的唯一受益人,其受益权应得到法律的尊重和保护。万某债权人的债务返还请求权,不能优于万某之子对保险金的受益权。而且,债权人对保险合同不存在任何利益关系,不能对保险合同提出给付请求。除非,被保险人的债权人被指定为受益人,否则其债权不能排斥受益人的受益权 。英美法系的国家对受益权的保护更为完善,如果一人以自己的生命投保人寿保险并指定其直系亲属为受益人的,被保险人的债权人不仅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对保险金无请求权,而且在被保险人生存期间,债权人对保单现金价值的请求权也受到排斥。因为如果赋予债权人对保单现金价值的请求权,可能因债权人实现保单的现金价值而使保单失效,这与保护受益人的受益权相左。该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债务人家人的受益权,使他们在债务人死亡时从保险公司获得经济扶助的希望不致落空。

     我国《保险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也从另一个角度,即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遗产的情形对受益权的保护作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8年第一期明确规定:“根据我国保险法规有关条文的精神,人身保险金能否列入被保险人的遗产,取决于被保险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付给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险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险金应作为遗产处理,可以用来清偿债务或赔偿。” 《保险法》第64条的规定更为明确具体,其内容如下:“被保险人死亡后,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的继承人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没有指定受益人的;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受益人的受益权是基于保险合同事先约定而产生的,只要被保险人或投保人在保险合同中明确的指定了受益人,保险金就应由受益人领取,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因而也就不能用于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 但如果出现《保险法》第64条规定的情形,保险金被列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3条第1款的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交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的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可见,只有保险金被作为被保险人遗产时,方能用于清偿有关债务,如有剩余再由被保险人的继承人继承。因此,在本案中,99鸿福终身寿险合同所产生的保险金不应列为万某的遗产处理,也就不能用于清偿万某生前的债务,保险金由万某之子受领,债权人只能就万某生前所遗留的其他财产请求债务清偿。

被保险人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更改的,不然那些费率和缴费怎么办?

丹江个险高婉宁

发表于 2009-4-9 20: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P太好了我正找这个东东那。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