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可视化] 我国当前养老困境分析

保险数据 保险数据 491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23-11-29

需求基数很大,但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我国65岁人口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5.9%,预计到2030年将有2.72亿老龄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2021年我国已有近4,000万80岁以上老人,预计其中大部分老人已步入护理阶段。而另一方面,我国供给的养老床位仅503.6万张(2022中国民政统计年鉴),远低于上述80岁以上老人数量,而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却超过50%,形成鲜明反差,说明虽然老年人群基数庞大,但是有效需求严重不足。

01、2016-2021年养老有效需求与床位供给情况.png



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的转变需要时间。80年代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刚刚退休,还处于活力期,照护父母的商业化需求还未显现;而60后和70后家庭,正在用多子女分担的方式勉强延续传统养老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养老服务费用较高,我国老年人口收入水平偏低,全国平均退休金只有3,235元(2020年国家统计局),缺乏商业养老金补充,大多难以支付养老服务费用。
老龄化速度快而应对准备不足

02、各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从7%到14%所需年数.png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的速度过快。法国、美国、英国老龄化从7%到14%分别用了115年、72年、46年,而我国仅用了21年。因为老龄化速度快,社会观念、经济和行业方方面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03、2021年各国老龄化程度与人均GDP.png



一是观念准备不足。人们还是惯性依赖传统养老模式,多数还未亲眼看到亲朋好友经历老无所依的状态,养老服务接受度和观念准备不足。

04、2017-2021年养老床位与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及增速对比.png



二是资金准备不足。我国还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瑞典、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经济体在进入老龄化时,人均 GDP 大约在 1 万至 3 万美元,而中国在2001年进入老龄化时,人均 GDP 仅处于4,000 美元的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养老金三支柱结构不合理。美国第二支柱雇主养老金计划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储蓄计划在养老金总资产中占比近90%,而我国第二和第三支柱仅占23%,老龄人口的服务购买力严重不足。

05、2017-2021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与增速.png



三是供给市场准备不足。养老产业市场机制不完善,服务内容匮乏,缺乏资本投入,发展非常滞后,难以追赶老龄化速度。2017-2021年,养老床位数量虽然大体保持增长趋势,复合增长达2.2%。但对比老年人近5年约5.9%的复合增长率而言,其增速仍然有限。此外,以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数衡量单位老年人可获取的养老服务资源量,这一指标在65岁以上老人群体中下降趋势显著。
养老金保值增值困难和购买力下降

06、历年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图(%).png



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风险增加,资产投资收益率远不及过去30年,未来资产抗通货膨胀难度加大,养老金保值增值难度加大。

07、2013-2021年劳动力及老年人口变化.png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发展增加了未来社会劳动力需求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供给,将持续推高劳动力价格,养老金还面临着实际购买力下降的问题。(《中国商业养老服务供需洞察白皮书》)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