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收藏

[智库报告] 2018年老龄社会的就业与养老金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1130 人阅读 | 0 人回复 | 2019-01-10


人口老龄化引发经济社会新常态,伴随人均寿命的延长,需要适度增加劳动人口年龄和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提高劳动人口的就业参与率,这是一个必要的公共选择,也是本研究报告的核心问题。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政府和社会公众达成共识。以英国为例,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时,将社会保障部改为劳动与养老金部(Labour and Pension Ministry), 以促进就业和推进养老金改革。

研究报告架构:第一部分比较中国劳动人口年龄及其就业参与率与发达国家的差异;第二部分介绍养老金领取和退休政策的国际经验和中国现状;第三部分测算在中国推行延迟领取养老金对促进就业和养老金制度的影响;第四部分描述延迟领取养老金所需要的配套措施。



目录
名词解释
摘要
一、老龄社会的劳动人口年龄与就业参与率
(一)中国劳动人口年龄及其就业参与率
(二)OECD 国家劳动人口年龄及其就业参与率
二、养老金领取机制与弹性退休政策
(一)中国捆绑式退休与领取养老金的政策沿革
(二)发达国家养老金领取机制和弹性退休政策
三、延迟领取养老金实证研究及其影响分析
(一)延迟领取养老金必要性分析
(二)延迟领取养老金拟行方案和测算分析
(三)激进型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对职工的影响分析
四、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执行条件和配套措施
(二)建立早减晚增养老金领取机制政策建议
附录1: 延迟退休与促进就业互动发展研究报告
附录2:关于延迟退休的网络信息综述



1. 老龄人口,静态即指达到退休和领取全额养老金的法定年龄的人口;动态即指国民平均寿命减去退休后平均余寿的人口。假如人均寿命达到80 岁,退休后平均余寿15 年,老龄人口即65 岁及以上的人口。
2. 劳动人口,即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的人口;目前, 中国的法定劳动年龄为16 岁- 45 岁(艰苦岗位女职工)/50 岁(女职工)/55 岁(女干部、艰苦岗位男职工)/60 岁(男职工)/65 岁(高级干部和科教人员)。本研究将50 岁- 64 岁女职工和60 岁- 64 岁男职工视为大龄劳动人口,65 岁及其以上的视为高龄劳动人口。
3. 劳动人口就业参与率,即指在法定劳动年龄人口中减去在校生和失业人口后的正规就业人口占比;正规就业即指订立劳动合同和享有劳动保护(如缴纳社会保险)的就业,包括全职就业和非全职就业。通常,应当保持70% 的劳动年龄人口参与就业。
4. 老龄社会,即指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趋高、代际赡养比趋重的社会。根据1956 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用老龄人口占比划分一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三个阶段。以65 岁及以上人口为例,进入阶段占比达到7% 以上、深度阶段达到14% 以上、超级阶段达到20% 以上。
5. 银色经济,即指基于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人口老龄化并非社会老化,健康长寿意味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达,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人类进入信息经济和健康产业革命的第三财富波时代。
6. 退休,主要指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力市场而颐养天年,还包括因伤残、疾病、家庭原因,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等情况下的退休。退休包括法定退休和自愿退休两种状态。
7. 养老金,即指老龄人口日常开支的现金流,也称养老基本生活开支、养命钱。养老金制度安排包括基础养老金(法定养老金、第一支柱养老金等)、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的管理模式为社会统筹、待遇确定和现收现付,以此稳定社会;职业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可以计入个人账户,实行个人积累、市场运营、缴费确定,以此激励就业。
8. 早减晚增养老金领取机制,是指基于法定全额基本养老金领取年龄,允许个人选择领取时点,激励国民增加就业和养老资产积累。由此产生如下三种情况:一是提前领取减额养老金;二是按时领取全额养老金;三是延期领取增额养老金。
9. 养老金替代率,即指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职业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与退休前收入(包括个人工资、缴费工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基础养老金的替代率在20 世纪50 年代为个人工资的45%(见《国际劳工组织公约》),后来提升到55%;20 世纪80 年代之后降为30%-40%。很多国家发展了职业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增加养老金的充足性,三个养老金计划的加总替代率可能达到60%-70%。




微信截图_20190110145547.png








关注下面的标签,发现更多相似文章
分享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在线咨询